“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全球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是能源危机叠加产能投放的艰难时期,是全球衰退叠加利润压缩的困难局面。但同时股票配资官方,这也是石化产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时代。”在日前由大商所等单位支持的2023全国低碳化工产业发展大会——“交易中心管理及风险管理引领能化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分论坛上,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敏这一席话引发了市场共鸣。企业需要探索适合新环境的产业链服务管理创新模式,同时,产业链互惠共赢的实现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在产业利润压缩的周期下,通过期现结合,可以帮企业实现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紧密连接,也让企业利用好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上市第一个能化期货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以来,大商所持续深耕石化产业链服务,不断深入挖掘石化产业链,相继上市以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为代表的化工类中间产品期货5个、期权6个。
数据显示,2022年大商所化工品种日均成交量提高8.59%,日均持仓量提高34.27%。其中,PVC成交量、持仓量均同比增长59%;乙二醇日均持仓量达到52万手,增幅45%;乙二醇、苯乙烯、LPG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提升超过50%;6个化工品种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占比均在70%以上,产业客户的开户总量、新开户数、参与交易户数均有所突破。
“目前,PVC等氯碱行业主要品种期货的上市,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为产业提供高效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工具,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李琼表示,在“碱氯平衡”背景下,氯碱产业链企业对期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会不断提升,产融结合将持续深化,期货将成为相关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石化行业企业已经有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经验。
“对塑化产业来讲,上游的核心诉求是产销平衡,下游的核心诉求是合适的采购价格。尤其是在历年春节期间,上游连续性生产和下游停工可能导致供需错配、被动累库等风险产生。”据陈敏介绍,历年春节期间累库是一个季节性的确定事件,面对上游产销平衡、下游停工无订单却要承受高价原料等诉求,中游贸易商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在其中发挥渠道优势,做好提前布局,做好一站式的服务配置。
“通过衍生品,我们把本不愿意春节接货的下游转换为愿意接货的下游,把本不愿意囤货的中游转换为利用衍生品进行物流搬运的中游,从而解决上游季节性累库的问题,实现产销平衡。”陈敏称,新形势下利润普遍被压缩后,上下游都在寻找获得超额收益、管理库存风险的渠道,因此可以利用在库现货的时间价值,获取升贴水展期收益。
近年来,全球宏观形势波云诡谲,产业链对于锁定加工费的需求开始逐步增多。
“尤其是在产能投放大周期,伴随成本支撑、利润压缩,抓住存在利润的时间窗口期,进行加工费的锁定,是上游在利润压缩时代的一个不错的选择。”陈敏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原材料价格和需求来确定最佳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购和销售原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时间价值。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重构,逆全球化抬头,不稳定性增加,国内产能进一步扩张,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价格面临挑战,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风险增加。同时,伴随着炼化一体化的集中投产,近5年来,我国化工产能快速扩张,通用料产品同质化明显,行业竞争加剧,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石化行业形势从供不应求向供需平衡,再向供过于求方向转变,主流化工品对外依存度下降。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相关人员介绍,2023年8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快速提升。其中,从景气指标看,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热度、成本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成本利润率同比提升0.6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9.58个百分点,为自2021年12月以来首次转正。
记者了解到股票配资官方,为使期货市场适应未来行业产能扩张的局面,大商所多措并举提升市场运行质效,便利化工产业企业参与。一方面,持续丰富化工产品序列,为企业提供更多风险对冲工具,加快纯苯、硫磺、石油焦等期货品种研发工作,横向完善烯烃、芳烃等产品序列;另一方面,加大制度供给,进一步便利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加快推动PE、PP引入集团化交割制度,将华北纳入PVC交割区域,为产业转向出口提前做好制度保障,推动更多品种纳入开放特定品种,扩大国内期货价格影响力,不断拓展市场覆盖面,持续增加交割库和交割品牌。下一步,大商所还将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引导更多化工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稳定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